
為什麼飯店業普遍低薪?從產業結構到員工心聲的真實剖析
很多人會好奇:
「飯店業不是很光鮮亮麗嗎?每天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,怎麼薪水普遍這麼低?」
OPEN桑在北海道的飯店櫃檯工作多年,除了親身感受到薪資結構的矛盾,也看過許多同事、主管為了生活掙扎。
這篇文章就從產業結構與實際經驗,完整解析飯店業為什麼「辛苦但不一定有好報酬」。
✨日本飯店櫃台人員 教你選飯店👇
🗼日本住宿怎麼選? 👉 東京|大阪|京都|沖繩|福岡|札幌|名古屋|河口湖
產業結構:高成本壓縮了薪資空間

- 固定成本龐大
- 飯店需要支付房貸或租金、裝修維護、水電瓦斯
- 不管住房率高低,這些成本都不能少
- OPEN桑 過去工作的飯店就是以 80億 日圓被收購,要加薪根本難上加難。
- 淡旺季落差大
- 旺季滿房利潤高,淡季常被迫大幅降價
- 薪水自然難以有明顯成長
- 例如疫情期間飯店幾乎每天都是赤字,因此倒閉的飯店不勝枚舉。
你可能會感興趣:一間飯店的價格可以有 35 個 Rank?揭開房價等級的祕密
服務業定位:高勞動、低專業認知

工時過長
- 飯店採 24 小時輪班制,早班、中班、大夜輪替
- 一週內生理時鐘不斷被打亂,身體負擔極大
下班不等於下班
- 很多時候,打完下班卡後,主管還會暗示要留下來繼續做報表或處理行政事務
- 這種「隱形加班」不只常態化,還沒有加班費
社會定位問題
- 雖然櫃檯、收益管理、房務安排都是專業工作
- 但社會大眾多半把飯店員工視為「基層服務業」,薪資定位自然偏低
你可能會感興趣:飯店如何刺探敵情?內部實錄:打電話刺探其他飯店房價的真相
惡性競爭:價格戰導致員工成犧牲品

- OTA 平台(Booking、Agoda)壓低價格,削減飯店利潤
- 同業比價激烈 → 常常以「低價」吸引顧客
- 當房價被壓低,最先被犧牲的就是 人事成本
👉 結果就是:低價搶客 → 員工薪水壓低 → 人才流失 → 服務下降 → 更要打低價,惡性循環。
你可能會感興趣:飯店如何吸引商務旅客?用QUO Card 住宿方案搶攻出差市場!
OPEN桑經驗分享:為什麼我拒絕升遷?

有一次,我的主管暗示,想要向總經理建議升遷我成為小主管。
聽起來是個好機會,但我最後婉轉拒絕了。
原因很簡單:
- 升遷後行政工作量大幅增加
- 休假日也得回公司開會
- 還要負擔櫃檯現場的管理責任
👉 但薪水只會比基層多 一萬日圓,根本不成比例。
更震撼的一幕:主管薪資竟比我少
有一次,我在辦公室撿到主管掉落的薪資明細,不小心看到數字。結果讓我震驚:
我的主管薪水,居然比我這個領有「住宿補助」的基層員工還要少!
當下我一邊搖頭,一邊同情我的主管,更慶幸自己沒有接受升遷。
因為在這個產業裡,「主管」往往只是更多責任,卻不代表更好的生活。
你可能會感興趣:飯店開收據有撇步?商務客最常見的報帳操作大公開!
未來改善的可能性?
導入收益管理(Revenue Management)
- 精準定價,避免為了填房間而不斷降價
- 增加淡季收益,才有餘裕改善薪資
提升職業專業化認知
- 櫃檯與收益管理並非「簡單服務」
- 公司高層與社會認知若能轉變,薪資才可能提升
數位化減少過勞
- 自助 check-in、AI 報表 → 減少「下班還要做文書」的問題
- 把薪資重點放在「人與服務」而不是「無止境的勞力」
你可能會感興趣:從演習到真實大地震:飯店防災幕後故事與飯店員工心聲
常見問題
結語:低薪不是員工不值錢,而是結構壓迫的結果
飯店低薪不是單純一兩個問題造成的,這就像在玩疊疊樂一樣:
隨著遊戲不斷進行,最後不知道要抽出哪一個積木才不會讓整座高塔倒塌。
飯店業的低薪問題,也是一座由許多問題與漏洞所組成的高塔——
固定成本、價格競爭、工時過長、升遷陷阱、隱形加班……
每一塊積木都在動搖著這個產業的根基。
所以,飯店業薪資普遍偏低,背後真正原因是:
- 高固定成本 + OTA 壓力 + 同業競爭壓力
- 服務業定位 → 專業價值被低估
- 工時過長、隱形加班
- 升遷責任大、薪資卻幾乎沒增加
📌 對員工而言:這是一份需要熱情與耐心才能撐下去的工作。
📌 對業界而言:唯有改善收益結構與勞動環境,才能真正留住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