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演習到真實大地震:飯店防災幕後故事與飯店員工心聲

多數旅客住飯店時,最關心的是 舒適度與服務,但其實在幕後,飯店每年也會定期舉辦 火災與地震演習,確保在真正的災害發生時,能保護所有客人的安全。
作為曾經在飯店櫃檯工作的 OPEN桑,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們的防災演練,以及 2018 年北海道大地震發生時,我親身經歷過的「真實狀況」。
✨日本飯店櫃台人員 教你選飯店👇
🗼日本住宿怎麼選? 👉 東京|大阪|京都|沖繩|福岡|札幌|名古屋|河口湖
為什麼飯店要舉行火災、地震演習?

- 保障旅客安全:飯店是多人聚集的公共空間,任何火災或地震都可能引發重大事故。
- 員工應變訓練:只有不斷演練,員工才會熟悉 SOP,在真正的危機中不慌亂。
- 符合法規要求:許多國家(包含日本)都有規定大型旅館必須定期舉行防災演練。
你可能會感興趣:台灣飯店 VS 日本飯店:台灣人比較有人情味嗎?
飯店演練的流程

OPEN桑 工作的飯店固定每年會舉行一次火災、一次地震演習。
時間多選在 上午 11 點~12 點,因為大部分客人已退房或外出,比較不會受到打擾。
🔸 火災演習
- 廣播通知:透過館內廣播,先告訴所有人這是一場演習,避免旅客恐慌。
- 初期滅火:派出 2 名櫃台員工前往「火災現場」進行觀察、回報狀況,並初步滅火,初步滅火失敗就會請求通報消防隊。
- 模擬報警:實際撥打 119 通報消防隊。
- 指揮中心:辦公室改為臨時指揮中心,指派各部門角色。
- 安撫旅客:大廳櫃檯人員負責安撫客人、維持秩序,避免混亂。
🔸 地震演習
- 模擬地震搖晃後,員工需引導客人前往安全空間。
- 廣播提醒大家留在安全區域,避免搭電梯。
- 演習後會檢討疏散動線、廣播效率與人員配置。
你可能會感興趣:日本飯店職位與職權大解析:誰才是真正能拍板的人?
真實經歷:2018 北海道大地震
2018 年 9 月,北海道發生了大地震,全島停電數日。那時候 OPEN桑 的前輩們正在飯店櫃檯工作,演習立刻轉換成真實情境。
- 全館停電:電力中斷,飯店宛如鬼城,屋內外都伸手不見五指。
- 集中安置:飯店決定將所有旅客集中到大廳,直接打地鋪過夜。
- 物資共享:飯店小賣店的食物與飲料全部免費提供給客人。
- 巡邏任務:櫃檯人員拿著手電筒巡視全館,檢查是否有人受困或有火災隱患。
- 空調中斷:只有大廳有少量電力供應,雖然有些微照明,但沒有冷暖氣,氛圍壓抑得像在末日電影。
雖然當時氣氛緊繃,但因為平時演習做得紮實,整個飯店員工的反應還算冷靜,沒有出現大規模混亂。
你可能會感興趣:台灣飯店 VS 日本飯店:台灣人比較有人情味嗎?
真實案例:半夜火災警報響起
雖然飯店每年都會舉辦 1~2 次火災與地震演習,但當真正的意外發生時,現場的壓力往往比想像中大得多。
我還記得某天晚上 10 點半,主管們都已經下班,我和幾位同事正在辦公室一邊處理行政工作、一邊聊天。突然間,火災警報大作,響徹整個辦公室。
當下所有人都愣住了。雖然平常有訓練,但當真的警報聲在耳邊響起時,腦海裡第一個念頭竟然不是「怎麼滅火」,而是:
「完蛋了!這下子一定會出現海嘯級的客訴!」
第一反應:兵荒馬亂的現場
隨著館內廣播系統自動響起:「現在發生火警,請旅客避難。」
我立刻和一名同事衝往事發地點,其他後輩則留在櫃檯安撫客人。
抵達現場後,我一邊敲房門、一邊大喊,確認沒有旅客回應後,使用萬能鑰匙強制開門。
結果發現房內空無一人,也沒有任何火源。
我們抬頭看著那顆火災警報器,卻完全搞不懂為什麼它會被觸發,只能火速趕回辦公室,嘗試解除警報。
真相揭曉
原以為事情就此落幕,沒想到 5 分鐘後,警報再次響起。
我們只好緊急聯絡主管,最後好不容易聯繫上副總經理,才得知真正的原因:
👉 客人自行調整了中央空調的出風口,讓風扇直吹警報器,結果警報器因為聚集了高溫而誤判觸發。
隔天檢討會上,總經理甚至說:
「啊~那個房間嗎?以前也發生過一樣的事,以後大家就多注意就好。」
OPEN桑 的感想
這次經驗讓我深刻體會:
- 平時的演習雖然有幫助,但因為大家都「預先知道」會發生,所以往往冷靜而有秩序。
- 真正的突發事件卻完全不同,現場往往會兵荒馬亂,心跳加速,甚至忘記了演習流程。
所以當我看到有些飯店評論批評「員工防災訓練不足」時,我反而覺得這並不奇怪。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專業消防員,一年只有一兩次演習機會,真的遇到狀況時難免會手忙腳亂。
但正因如此,這些經驗才更寶貴。
每一次誤報、每一次突發狀況,都是提醒我們:防災演習不是形式,而是能在關鍵時刻救人一命的技能。
常見問題
OPEN桑 的心得
很多旅客可能不曾想過:一間飯店的安全演習,真正能在災難發生時保護生命。
作為櫃檯人員,我親眼見證了「平時多流汗,災時少流血」這句話。
下次你住飯店時,如果碰到廣播提醒「今天上午有防災演習」,請不要嫌麻煩或抱怨,因為這正是飯店在默默準備,確保你和家人的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