飯店的房間沒賣掉就等於丟掉?其實飯店庫存管理超像麵包店!

你是否曾經這樣想過:飯店的房間如果今天沒人住,不會壞掉啊,為什麼說「賣不掉就等於浪費」呢?

其實,飯店的庫存管理方式,跟我們熟悉的零售業很不一樣

OPEN桑 今天就來帶你從經營的角度,一窺飯店是怎麼看待「房間庫存」這件事。

你會發現,飯店的房間,其實跟麵包店每天現做的麵包,超・級・像!

我們平常認知中的「庫存」,通常會想到汽車、家電、服飾這類實體商品。
例如車商今天賣出一台車,就從庫存中扣掉一台,這是很直覺的「減法邏輯」。

但飯店完全不是這樣操作的。

飯店的庫存,不是用「數量可累積」的方式來管理,而是用「時間為單位的即期商品」來看待。
說白一點就是:今天賣不掉的房間,明天也不能繼續賣!

想像你是一家麵包店老闆。
今天早上你做了 100 個麵包,這就是你今天的「庫存」。
如果到打烊只賣出 50 個,那剩下的 50 個明天還能賣嗎?不行,只能報廢

飯店也有類似的邏輯。

假設一間飯店有 370 間房,今天只賣掉 200 間,那剩下的 170 間就等於浪費。
這些房間沒住人,不會壞沒錯,但從收益管理角度來看,這一天的「營收機會」就這樣消失了。

這是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有的疑問。但如果你從營運的角度思考,就會發現:

  • 房間空著還是要人力清潔
  • 公共空間、水電、暖氣一樣在運作
  • 人員、系統等固定成本每天都在跑

也就是說,就算沒人入住,飯店每天還是有基本開銷要付出,房間空著就是賠錢。

而且別忘了,客房內的許多設備依然會提折舊,長期下來是一筆可觀的開銷。

厲害的飯店不只看房間是否被訂出去,還會精算每一個空間的「單位效益」。

這個指標叫做:每平方米收益(Revenue per Available Meter, RevPAM)

不只客房,這個數據也會應用在:

  • 溫泉設施
  • 餐廳座位區
  • 自助洗衣間
  • 公共交誼廳
  • 停車場……

透過 RevPAM,飯店可以評估:

  • 哪個部門獲利能力強,值得投資擴編
  • 哪些區域空間浪費,可能需要調整營運策略
  • 是否該增設商業空間(如咖啡廳、販賣機、聯名店鋪)

所以你會發現,飯店不只是賣房間而已,而是管理每一吋空間的收益!

是的!很多人遇過入住時被免費升等,覺得驚喜又困惑,其實這也是飯店在做庫存最佳化的結果。

  • 標準房被訂光了,但高級房空著
  • 與其拒絕你入住,不如免費升等
  • 空著也不賺錢,升等你還可能留下好評價!

這種彈性調度,就是「收益管理」的重要技巧之一,也讓旅客感受到貼心服務,一舉兩得!

從表面上看,飯店每天就是開門、有人來住就好;但實際上,背後的營運邏輯非常講究

  • 庫存不是可以堆放的商品,而是每天都在流失的「時間型資產」
  • 每間房、每個空間都在被計算價值
  • 好的管理,能讓資源效益最大化,帶來更穩定的營收與服務品質

所以下次住飯店時,別再小看那些空房了。每一間空著的房,其實都是飯店正在努力優化的經營課題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